在配置WebLogic網絡連接前,需先確保Debian系統的網絡接口已正確設置(靜態IP/動態IP),這是WebLogic正常通信的前提。
使用以下命令確認系統網絡接口(如eth0
、ens33
等):
ip addr show
# 或(若未安裝ifconfig,可通過sudo apt install net-tools安裝)
ifconfig
記錄需要配置的接口名稱(如eth0
)。
靜態IP能避免IP變動導致WebLogic無法訪問,編輯系統網絡配置文件:
/etc/network/interfaces
,添加以下內容(替換為你的實際IP、子網掩碼、網關):auto eth0
iface eth0 inet static
address 192.168.1.100
netmask 255.255.255.0
gateway 192.168.1.1
dns-nameservers 8.8.8.8 8.8.4.4
netplan
(配置文件位于/etc/netplan/
,如01-netcfg.yaml
),內容如下:network:
version: 2
renderer: networkd
ethernets:
eth0:
dhcp4: false
addresses: [192.168.1.100/24]
gateway4: 192.168.1.1
nameservers:
addresses: [8.8.8.8, 8.8.4.4]
保存文件后,應用配置:
sudo systemctl restart networking
sudo netplan apply
。若使用DHCP自動獲取IP,編輯/etc/network/interfaces
(Debian 10及更早):
auto eth0
iface eth0 inet dhcp
或通過netplan
(Debian 11及更新)設置dhcp4: true
,然后應用配置。
編輯/etc/resolv.conf
(部分系統可能為只讀,需修改/etc/resolvconf/resolv.conf.d/head
并運行sudo resolvconf -u
),添加DNS服務器:
nameserver 8.8.8.8
nameserver 8.8.4.4
驗證DNS解析是否正常:nslookup google.com
。
使用ping
命令測試網絡是否暢通:
ping www.google.com
若能收到回復,說明網絡配置成功。
完成系統網絡配置后,需調整WebLogic的監聽地址、端口及域配置,確保其能通過網絡提供服務。
WebLogic的監聽地址決定了客戶端能否訪問服務器,編輯域配置目錄下的config.xml
(路徑:$DOMAIN_HOME/config/config.xml
),找到<network>
或<server>
部分,設置listen-address
為Debian系統的靜態IP:
<server>
<name>myserver</name>
<listen-address>192.168.1.100</listen-address> <!-- 替換為你的Debian系統IP -->
<port>7001</port> <!-- 默認管理端口,可根據需求修改 -->
</server>
或通過WebLogic管理控制臺(http://<IP>:7001/console
)→ 環境 → 服務器 → 監聽地址設置。
確保config.xml
中的<port>
設置為需要的端口(默認7001),若修改端口,需同步更新防火墻規則(見下一步)。
若系統啟用了防火墻(如ufw
),需允許WebLogic監聽的端口通過:
sudo ufw allow 7001/tcp # 允許TCP協議的7001端口
sudo ufw enable # 啟用防火墻(若未啟用)
驗證端口是否開放:sudo ufw status
。
保存所有配置后,重啟WebLogic以應用更改:
cd $DOMAIN_HOME/bin
./stopWebLogic.sh # 停止WebLogic
./startWebLogic.sh # 啟動WebLogic
或通過管理控制臺重啟。
使用瀏覽器訪問WebLogic管理控制臺:http://<Debian系統IP>:7001/console
,若能正常登錄,說明配置成功。
或使用telnet
測試端口連通性:telnet 192.168.1.100 7001
(若顯示“Connected”,則端口開放)。
netplan
,配置文件語法需嚴格遵循YAML格式(縮進為2個空格);0.0.0.0
(監聽所有接口)的設置,僅開放必要的IP和端口,提升安全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