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CentOS上部署和管理MongoDB有許多最佳實踐,以下是一些關鍵步驟和注意事項:
-
硬件和操作系統配置:
- 確保工作集與內存適配。內存大小是影響實例大小的最重要因素,如果內存不足,其他優化動作可能也無法顯著提高數據庫的性能。
- 使用多個CPU內核。MongoDB的WiredTiger存儲引擎架構能夠高效地使用多個CPU內核,應根據并發客戶端連接的數量來配備足夠的CPU核數。
- 在每個服務器上專用于系統中的單一角色。通過使用虛擬化或容器技術進行適當的內存和資源分配,多個MongoDB進程可以安全地運行在單個物理服務器上。
-
存儲和磁盤I/O:
- 使用固態硬盤(SSD)。對于I/O密集型應用程序,SSD可以大幅提高性能。
- 將MongoDB的日志文件存儲在單獨的磁盤上,以提高性能。
-
網絡配置:
- 啟用網絡壓縮?;趕nappy壓縮算法,MongoDB集群間的網絡流量最多可壓縮80%,從而在帶寬受限的環境中帶來顯著的性能優勢。
-
安全性:
- 配置WiredTiger緩存大小。通過
storage.wiredTiger.engineConfig.cacheSizeGB
進行設置,其大小應足以容納整個工作集。
- 使用多個查詢路由器(mongos進程)分布到多臺服務器上,數量至少應與分片數量相同。
-
高可用性和容錯性:
- 配置副本集,確保同一副本集的多個成員應部署在不同的物理硬件上,避免同時承擔單點故障的風險。
這些最佳實踐將幫助您在CentOS上高效、安全地運行MongoDB,從而提升整體性能和可靠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