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afka的安全配置主要包括以下要點:
-
認證機制:
- SASL:支持多種SASL認證方式,如SASL/GSSAPI(Kerberos)、SASL/PLAIN、SASL/SCRAM和SASL/OAuthBearer。Kerberos認證是使用最廣泛的認證方式。
- Delegation Token:一種輕量級的認證機制,適用于已經實現Kerberos認證的場景。
-
SSL:
- SSL認證:用于實現Broker和客戶端的雙向認證,確保數據傳輸的安全性和完整性。SSL適用于不安全的網絡環境,支持客戶端和服務器端的身份驗證以及加密。
-
安全協議:
- PLAINTEXT:沒有身份驗證和加密的傳輸層,適用于開發環境。
- SSL:帶有可選SSL客戶端身份驗證的傳輸層,適用于不安全網絡。
- SASL_PLAINTEXT:帶有SASL客戶端身份驗證的傳輸層,適用于內網環境。
- SASL_SSL:帶有SASL身份驗證的SSL傳輸層,適用于不安全網絡,是最安全的選擇。
-
監聽器和客戶端連接:
- advertised.listeners:配置Broker的通信地址并發布到Zookeeper中,便于客戶端連接。
- listener.security.protocol.map:定義監聽者的安全協議,如PLAINTEXT:PLAINTEXT, SSL:SSL等。
-
日志和副本管理:
- acks:生產者配置項,表示消息需要多少個副本節點接收到才認為發送成功,取值可以為0、1或all。配置為all時最安全,但性能最差。
- min.insync.replicas:當acks配置為all時,指定ISR中必須存在的最少同步副本數量,以確保數據不會丟失。
通過合理配置上述安全措施,可以有效提高Kafka集群的安全性和數據的可靠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