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2C(Inter-Integrated Circuit)協議是一種串行通信協議,用于在集成電路之間進行數據傳輸。它由飛利浦公司(現為NXP半導體)在1982年開發,主要用于連接低帶寬的外圍設備到主板、嵌入式系統或其他集成電路。
I2C協議具有以下特點:
簡單性:I2C協議只需要兩根線進行通信,一根是數據線(SDA),另一根是時鐘線(SCL)。這使得硬件設計變得簡單,布線成本降低。
多主控支持:I2C總線可以支持多個主設備和多個從設備。主設備控制總線上的數據傳輸,而從設備響應主設備的請求。
可擴展性:I2C總線可以連接多達127個從設備,每個從設備都有一個唯一的地址。
靈活性:I2C協議支持多種數據傳輸速率,最高可達3.4 Mbps(高速模式),并且可以通過增加上拉電阻來適應不同的電壓水平。
錯誤檢測和處理:I2C協議具有內置的錯誤檢測機制,如應答位(ACK)和非應答位(NACK),用于確認數據傳輸的正確性。
在Linux驅動中,I2C協議通常通過內核提供的I2C子系統來實現。這個子系統提供了一套標準的接口,使得驅動開發者可以方便地實現與I2C設備的通信。Linux內核的I2C子系統包括以下幾個主要部分:
開發者可以通過這些接口來實現對I2C設備的讀寫操作,從而實現對硬件的控制和數據交換。Linux內核還提供了豐富的工具和庫函數,幫助開發者更方便地進行I2C設備的開發和調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