優化CentOS上Kubernetes網絡配置可從以下方面入手:
- 選擇高性能CNI插件
- 大規模集群選Calico(支持BGP路由,低延遲);
- 高性能微服務場景選Cilium(基于eBPF,減少iptables開銷);
- 簡單場景可選Flannel。
- 優化CNI參數
- 調整MTU(如使用VXLAN時設為1400-1450,避免分片);
- 啟用eBPF加速(如Cilium的
enable-bpf-masquerade
)。
- 網絡策略與安全
- 用
NetworkPolicy
限制Pod間通信,減少不必要的流量;
- 集成服務網格(如Istio)實現流量控制與加密。
- 內核與系統調優
- 修改
/etc/sysctl.conf
,優化網絡緩沖區(如net.core.rmem_max
);
- 調整
kube-proxy
為ipvs
模式,提升Service轉發效率。
- 硬件與網絡設備
- 使用10Gbps+網卡,支持SR-IOV或InfiniBand提升吞吐量;
- 配置多網卡綁定(Bonding)提升冗余和帶寬。
- 流量與負載均衡
- 為Service配置
externalTrafficPolicy: Local
,減少SNAT開銷;
- 使用Nginx/HAProxy等第三方負載均衡器分擔流量。
- 監控與排查
- 用Prometheus+Grafana監控網絡指標(延遲、丟包率);
- 通過
tcpdump
或iperf3
分析網絡問題。
具體配置需結合集群規模和業務需求,建議先在測試環境驗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