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CentOS環境下部署Kubernetes時,可從以下方面保障安全性:
- 認證與授權
- 啟用API Server的TLS加密,使用客戶端證書或OIDC集成企業AD/LDAP實現身份認證。
- 通過RBAC精細化控制用戶權限,遵循最小權限原則,定期審計權限配置。
- 網絡隔離與流量控制
- 使用NetworkPolicy限制Pod間通信,僅開放必要端口,生產環境建議默認拒絕所有流量。
- 配置節點防火墻,限制kubelet等組件僅允許內網訪問。
- 鏡像安全
- 搭建私有鏡像倉庫,集成Trivy、Clair等工具掃描鏡像漏洞,禁止未通過掃描的鏡像入集群。
- 啟用鏡像簽名驗證(如cosign),確保鏡像來源可信。
- 運行時安全防護
- 應用Pod安全策略(如禁止特權容器、限制容器用戶權限),替代已廢棄的PSP。
- 部署Falco等工具監控異常容器行為,如宿主機文件訪問、異常進程等。
- 數據加密與審計
- 啟用etcd靜態加密保護敏感數據(如Secrets),使用Vault等工具管理密鑰。
- 開啟API Server審計日志,記錄所有操作并關聯用戶身份,定期分析異常行為。
- 系統加固與更新
- 定期更新CentOS內核、Kubernetes組件及依賴軟件,修復已知漏洞。
- 禁用不必要的服務(如swap),配置SELinux/AppArmor增強節點隔離性。
- 持續監控與響應
- 集成Prometheus+Grafana監控集群狀態,設置異常流量、資源使用等告警規則。
- 定期執行安全基準測試(如kube-bench),驗證集群配置合規性。
通過以上措施,可構建覆蓋“身份認證、網絡隔離、鏡像安全、運行時防護、數據加密”的全棧安全體系,有效降低CentOS環境下Kubernetes集群的安全風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