保持SecureCRT與系統更新
確保使用SecureCRT的最新版本,新版本通常會修復性能Bug并優化資源占用;同時保持Ubuntu系統更新,以獲得最新的驅動、內核優化及安全補丁,提升整體兼容性與運行效率。
優化會話協議與加密設置
優先使用SSH2協議替代SSH1,SSH2在加密算法(如AES)和數據傳輸效率上更優;啟用SSH壓縮功能(Session Options → SSH2 → Enable Compression),可減少遠程傳輸的數據量,尤其適合低帶寬網絡環境。
調整緩沖區大小
增大終端緩沖區以保留更多歷史記錄:通過Options → Session Options → Terminal → Scrollback,將默認的500行增加至5000-50000行(根據內存情況調整);同時可優化發送/接收緩沖區(Session Options → Connection → SSH → Send/Receive Buffer Size),設置為4096或8192字節,提升數據傳輸效率。
簡化界面與功能設置
關閉窗口透明度功能(Options → Global Options → Appearance),透明度會增加GPU渲染負擔;減少復雜顏色方案(如使用單色或雙色主題),降低圖形處理負載;禁用不必要的高級功能(如自動換行、鼠標支持、語音反饋),避免后臺進程消耗資源。
配置會話保持與自動重連
啟用會話自動重連(Session Options → Connection → Reconnection → Enable Automatic Reconnection),設置重連間隔(如30秒),避免因網絡波動導致手動重新連接;通過Login Script添加screen -R
命令(Session Options → Connection → Login Script),啟動screen會話以保持遠程會話持久性,即使連接中斷也能恢復工作狀態。
優化網絡與認證方式
使用SSH密鑰認證(Session Options → Connection → SSH → Auth)替代密碼登錄,密鑰認證無需反復輸入密碼,縮短登錄時間且更安全;禁用DNS反向解析(在Ubuntu服務器的/etc/ssh/sshd_config
中設置UseDNS no
),避免連接時因DNS查詢導致的延遲,修改后重啟SSH服務(sudo systemctl restart sshd
)。
合理使用快捷鍵與腳本
掌握常用快捷鍵(如Alt+Enter全屏、Ctrl+Shift+C/V復制粘貼、Ctrl+D斷開連接),減少鼠標操作次數;編寫腳本自動化重復任務(如批量執行命令、文件同步),提升工作效率,例如使用VBScript或Python編寫腳本,通過SecureCRT的Script功能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