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理軟件包緩存
定期清理APT緩存可釋放大量磁盤空間,避免緩存文件占用過多存儲影響系統性能。使用sudo apt-get clean命令刪除所有已下載的軟件包文件;sudo apt-get autoclean刪除已安裝軟件包的舊版本文件;sudo apt-get autoremove移除不再被任何軟件包依賴的孤立軟件包。
管理內核緩存
內核緩存(尤其是舊內核文件)會占用/boot分區空間,導致系統無法正常更新或啟動。通過df -h命令檢查/boot分區使用情況,若使用率過高,用sudo apt-get purge linux-image-<version>和sudo apt-get purge linux-headers-<version>命令刪除舊內核及頭文件(需保留當前正在使用的內核)。
使用編譯緩存工具
編譯大型項目時,緩存編譯結果可大幅縮短編譯時間。安裝ccache(sudo apt-get install ccache),通過設置環境變量CC="ccache gcc"讓編譯器優先使用緩存;或使用性能更優的sccache(sudo apt-get install sccache),支持分布式緩存。
配置內存緩存
Memcached是一款高性能內存對象緩存系統,可用于加速數據庫查詢、網頁內容等。安裝memcached(sudo apt-get install memcached),編輯配置文件/etc/memcached.conf,修改-m參數設置緩存大?。ㄈ?code>-m 1024表示1GB),重啟服務使配置生效(sudo systemctl restart memcached)。
設置DNS緩存
DNS解析延遲會影響網頁加載速度,通過本地DNS緩存減少解析時間。安裝dnsmasq(sudo apt-get install dnsmasq),編輯配置文件(通常為/etc/dnsmasq.conf),設置cache-size=512(緩存條目數)和cache-mem=512(緩存內存大小,單位MB),重啟服務(sudo systemctl restart dnsmasq)。
清理內存緩存
Linux系統會自動利用空閑內存作為緩存(如PageCache、dentries、inodes),但在內存緊張時可手動清理。執行sync命令將未寫入磁盤的數據同步到磁盤,再通過以下命令清理:
echo 1 | sudo tee /proc/sys/vm/drop_caches;echo 2 | sudo tee /proc/sys/vm/drop_caches;echo 3 | sudo tee /proc/sys/vm/drop_caches(此操作不會影響正在運行的程序)。調整Swappiness參數
Swappiness參數(默認值60)控制系統使用交換分區(swap)的傾向,值越高越易使用swap,導致磁盤I/O增加、速度下降。降低該值(建議10-30)可減少swap使用,提升內存利用率。臨時調整:sudo sysctl -w vm.swappiness=10;永久生效:編輯/etc/sysctl.conf文件,添加vm.swappiness=10。
優化文件系統緩存
根據文件系統類型和工作負載調整內核參數,提升文件讀寫緩存效率。例如,控制臟頁面(未寫入磁盤的數據)的寫入策略:
vm.dirty_background_ratio:后臺寫入臟頁面的閾值(默認10%,可調整為5%);vm.dirty_ratio:強制寫入臟頁面的閾值(默認20%,可調整為10%)。/etc/sysctl.conf文件,添加對應參數后執行sudo sysctl -p使配置生效。使用SSD緩存
SSD的高速讀寫性能可顯著提升系統緩存效率。將/tmp目錄(臨時文件)掛載到SSD分區,編輯/etc/tmpfiles.d/tmp.conf文件,添加tmpfs /tmp tmpfs defaults,size=2G 0 0(設置2GB大小的tmpfs),重啟系統后生效。此外,選擇適合的I/O調度器(如SSD用noop,機械硬盤用deadline),可通過cat /sys/block/sda/queue/scheduler查看當前調度器,修改/etc/default/grub中的GRUB_CMDLINE_LINUX參數調整。
其他優化技巧
systemctl list-unit-files --type=service查看運行中的服務,禁用不需要的服務(如sudo systemctl disable bluetooth),減少系統資源消耗;systemctl disable <service-name>禁用對應服務;Settings -> Privacy and Security -> Clear browsing data清理緩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