管理CentOS上的Kubernetes(k8s)集群涉及多個方面,包括部署、監控、擴展、維護和安全性。以下是一些關鍵的管理策略和步驟:
部署Kubernetes集群
- 環境準備:關閉防火墻、SELinux,禁用交換分區,設置主機名和hosts文件,修改內核參數,時間同步。
- 安裝Docker:配置Docker國內源,安裝Docker并啟動。
- 設置Kubernetes環境:添加Kubernetes源,安裝kubelet、kubeadm和kubectl。
- 初始化Master節點:使用kubeadm init初始化Master節點,并配置kubectl。
- 添加Worker節點:在Master節點獲取Join命令,并在所有Worker節點執行Join命令。
- 部署CNI容器網絡插件:如Calico,確保網絡互通。
監控集群狀態
- 使用Prometheus:安裝Prometheus并配置抓取Kubernetes內建指標。
- Grafana集成:將Prometheus作為數據源,創建圖表和儀表板展示監控數據。
- kube-state-metrics:收集和暴露Kubernetes集群內部資源狀態信息。
- cAdvisor:收集Docker容器的資源使用數據。
擴展集群
- 添加新的節點:選擇合適的計算資源,安裝Docker,使用kubeadm join命令將新的Worker節點加入到集群中。
- 升級當前節點:選擇適當的升級方法,更改節點的Kubernetes版本,并驗證節點狀態。
維護集群
- 定期更新:保持Kubernetes及其所有組件更新到最新版本。
- 備份和恢復:使用工具如Velero進行集群備份和恢復。
- 監控集群健康:定期檢查集群的健康狀況,及時處理異常。
保障集群安全
- 基礎安全配置:配置防火墻規則,管理用戶權限,安裝auditd。
- K8s安全防護:升級K8S版本和組件,啟用RBAC,使用網絡策略限制流量,啟用Pod安全策略。
通過上述步驟和策略,可以有效地管理CentOS上的Kubernetes集群,確保其穩定性、安全性和高效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