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明確API規范需求:Swagger 2(OpenAPI 2.0) vs Swagger 3(OpenAPI 3.0)
Swagger的核心差異在于支持的API規范版本。若項目需兼容傳統API設計或使用舊工具鏈,可選擇Swagger 2(對應OpenAPI 2.0);若需利用OpenAPI 3.0的新特性(如更靈活的響應定義、組件復用、更好的云原生支持),則必須選擇Swagger 3。例如,OpenAPI 3.0支持$ref片段引用和components模塊,能顯著提升復雜API文檔的可維護性。
2. 結合技術棧選擇配套工具
javax.*改為jakarta.*),并通過springdoc-openapi-starter-webmvc-ui依賴實現自動掃描,無需手動配置Docket。3. 優先考慮維護狀態與安全性
避免使用已停止維護的版本(如SpringFox 2.x),優先選擇活躍維護的版本(如SpringDoc 2.x、Knife4j 4.x)?;钴S版本能及時修復安全漏洞(如SpringDoc定期發布安全更新),并獲得更好的社區支持。例如,Knife4j是基于SpringDoc的增強UI,提供離線文檔生成、接口分組、權限控制等功能,適合企業級項目。
4. 確保環境兼容性
swagger-ui npm包),需確保Node.js版本符合要求(新版Swagger UI需Node.js 12+)。舊版Linux發行版可通過nvm(Node Version Manager)升級Node.js,避免因版本過低導致的安裝或運行錯誤。5. 解決兼容性問題的關鍵技巧
dependency:tree命令檢查沖突(如Spring Boot 3.x與舊版javax.servlet依賴的沖突),并通過exclusions排除舊依賴。swaggerapi/swagger-ui鏡像快速部署,通過-v參數掛載本地swagger.json文件,簡化配置流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