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定期更新系統與軟件包
保持Ubuntu系統及所有已安裝軟件的最新狀態是防范Exploit的基礎。通過sudo apt update && sudo apt upgrade命令手動更新系統,安裝安全補??;安裝unattended-upgrades工具并配置自動更新(編輯/etc/apt/apt.conf.d/50unattended-upgrades啟用安全更新,/etc/apt/apt.conf.d/20auto-upgrades設置每日檢查),確保系統自動獲取最新補丁,減少已知漏洞被利用的風險。
2. 強化SSH服務安全
SSH是遠程管理的關鍵服務,需針對性加固:編輯/etc/ssh/sshd_config文件,禁用root遠程登錄(PermitRootLogin no)、禁用密碼認證(PasswordAuthentication no,強制使用密鑰對)、更改默認端口(如Port 2222,降低暴力破解概率);重啟SSH服務(sudo systemctl restart sshd)使配置生效。同時,限制允許訪問SSH的IP地址(如AllowUsers your_username@your_ip),進一步縮小攻擊面。
3. 配置防火墻限制訪問
使用Ubuntu默認的UFW(Uncomplicated Firewall)工具,設置默認策略為sudo ufw default deny incoming(拒絕所有入站連接)、sudo ufw default allow outgoing(允許所有出站連接);僅開放必要端口(如sudo ufw allow 2222/tcp(SSH)、sudo ufw allow 80/tcp(HTTP)、sudo ufw allow 443/tcp(HTTPS));可通過sudo ufw allow from 192.168.1.100限制特定IP訪問,或sudo ufw limit 2222/tcp限制連接速率(防DDoS)。啟用后運行sudo ufw enable激活防火墻,并通過sudo ufw status驗證規則。
4. 實施最小權限原則
避免使用root賬戶進行日常操作,創建普通用戶并通過usermod -aG sudo your_username授予sudo權限(僅必要時使用);限制軟件安裝數量,僅安裝必要的應用(如sudo apt install package_name),定期檢查并刪除不再使用的軟件(sudo apt autoremove),減少潛在攻擊面;配置用戶密碼策略(如/etc/login.defs中設置PASS_MAX_DAYS 90密碼有效期90天,chage -M 90 your_username強制修改密碼),避免長期使用弱密碼。
5. 安裝安全工具輔助防護
部署ClamAV(sudo apt install clamav clamtk)定期掃描系統,檢測并清除惡意軟件;安裝Fail2Ban(sudo apt install fail2ban)監控日志,自動封禁多次嘗試登錄的惡意IP(如SSH暴力破解);使用Lynis(sudo apt install lynis)進行系統安全審計,識別并修復配置漏洞(如弱密碼、未加密的文件)。這些工具能主動發現并阻斷潛在攻擊。
6. 監控與日志審計
定期檢查系統日志(/var/log/syslog、/var/log/auth.log),關注異?;顒樱ㄈ缍啻问〉牡卿泧L試、未授權的文件訪問);使用journalctl命令(如sudo journalctl -xe)實時查看系統日志,快速定位問題;啟用SELinux(sudo apt install selinux)或AppArmor(Ubuntu默認安裝),限制應用程序權限(如禁止Nginx訪問/etc/shadow文件),防止惡意程序越權操作。
7. 數據加密保護敏感信息
對敏感數據(如用戶數據庫、配置文件)進行加密,防止泄露:使用LUKS(Linux Unified Key Setup)加密磁盤分區(sudo cryptsetup luksFormat /dev/sdX),或在安裝Ubuntu時選擇“加密主目錄”(加密用戶家目錄);備份重要數據到異地(如云存儲),并確保備份數據也經過加密,避免數據丟失或被篡改。
8. 定期進行安全審計與滲透測試
定期使用漏洞掃描工具(如OpenVAS、Nessus)掃描系統,識別未修補的漏洞(如過時的軟件版本)并及時修復;若具備技術能力,可進行內部滲透測試(如使用Metasploit模擬攻擊),發現潛在的Exploit漏洞(如未授權訪問的API接口),并針對性修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