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CentOS系統中,若通過自定義腳本(如常見的trash.sh或delete腳本)實現回收站功能,刪除的文件會被自動重命名以避免同名文件覆蓋。具體規則如下:
.trash目錄(如~/.trash);文件名_20240814_203754_935761544)或日期+隨機字符串(如文件名-20240814),例如:
可以手動重命名?;厥照局械奈募举|上是存儲在用戶主目錄下的普通文件(路徑為~/.trash/或其子目錄),用戶可通過以下命令修改文件名:
mv ~/.trash/原文件名 ~/.trash/新文件名
例如,將回收站中的anaconda-ks.cfg_20240814_203754_935761544重命名為anaconda-ks.cfg:
mv ~/.trash/anaconda-ks.cfg_20240814_203754_935761544 ~/.trash/anaconda-ks.cfg
該操作不會影響文件的恢復功能,僅改變其在回收站中的顯示名稱。
test.txt,會生成test.txt_20240814_xxx、test.txt_20240815_yyy等不同文件名);~/.trash/.log查看原文件名與路徑,日志格式為“刪除時間\t原位置\t回收站位置”)。綜上,CentOS回收站中的文件支持手動重命名,且重命名操作不影響文件的存儲和恢復。若需避免同名文件覆蓋,系統已通過自動添加時間戳的方式解決了這一問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