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inux exploit的常見類型包括:
密碼破解:
拒絕服務攻擊(DoS):通過發送大量請求或占用系統資源來使系統無法正常工作,導致服務不可用。
遠程執行漏洞攻擊:利用系統中的漏洞,通過發送惡意代碼或命令來遠程執行惡意操作。
緩沖區溢出攻擊:向應用程序輸入超出其預期大小的數據,覆蓋相鄰內存區域的內容,從而執行惡意代碼。
提權攻擊:獲取比當前權限更高的訪問權限,以便執行敏感操作或控制整個系統。
內核漏洞利用:利用內核中的漏洞提升權限,獲取系統的最高控制權。
用戶空間漏洞利用:通常涉及未初始化變量使用、緩沖區溢出等,如Towelroot漏洞。
網絡服務漏洞利用:與系統的網絡配置、服務程序本身的缺陷或不當配置有關,如SSH服務的漏洞。
Return-to-libc技術:利用棧溢出將libc庫中的代碼地址寫入內存,通過修改返回地址來執行惡意代碼,繞過NX bit保護。
ROP技術:一種更為復雜的利用技術,通過搜索和鏈接內存中的小部件(gadget)來執行代碼。
了解這些常見的Linux exploit類型,可以幫助系統管理員和用戶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,如定期更新系統、使用強密碼、配置防火墻和入侵檢測系統等,以提高系統的安全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