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entOS Apache日志中的關鍵指標主要分為訪問日志和錯誤日志兩類,具體如下:
一、訪問日志(access_log)
記錄客戶端請求的詳細信息,用于分析訪問行為和性能,關鍵指標包括:
- 客戶端IP地址:標識請求來源,用于識別異常訪問(如高頻IP)。
- 時間戳:記錄請求發生的具體時間,用于統計訪問頻率或定位時間范圍。
- 請求行:包含HTTP方法(GET/POST等)、請求資源路徑、協議版本,用于分析請求類型和路徑。
- HTTP狀態碼:反映請求處理結果,如200(成功)、404(未找到)、500(服務器錯誤)等。
- 響應大小:返回給客戶端的數據字節數,用于評估流量消耗或異常傳輸。
- 用戶代理(User-Agent):標識客戶端瀏覽器或工具類型,用于分析用戶設備或識別爬蟲。
- 引用頁面(Referer):記錄請求來源頁面的URL,用于分析流量來源路徑。
二、錯誤日志(error_log)
記錄服務器運行中的錯誤和警告,用于故障排查,關鍵指標包括:
- 錯誤級別:如
error
(錯誤)、warn
(警告)、crit
(嚴重),反映問題嚴重程度。
- 錯誤信息:具體描述錯誤內容,如“File does not exist”(文件不存在)、“Permission denied”(權限不足)。
- 時間戳:錯誤發生的具體時間,用于定位問題發生時段。
- 客戶端IP地址:觸發錯誤的請求來源IP,用于識別異常請求來源。
- 模塊或配置信息:涉及具體模塊(如SSL、PHP)或配置文件路徑,用于定位配置問題。
三、其他日志(可選)
- SSL/TLS日志:若啟用HTTPS,記錄加密套件、協議版本、證書信息等,用于安全審計。
- mod_status數據:通過
/server-status
接口獲取實時性能指標(如活動連接數、請求處理速率),需手動啟用。
以上指標可通過grep
、awk
等命令行工具或專業日志分析工具(如GoAccess、ELK Stack)提取和分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