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inux中FileZilla斷點續傳功能介紹
一、斷點續傳的基本原理
斷點續傳是FTP傳輸中提升效率的關鍵功能,其核心邏輯依賴客戶端記錄傳輸進度與服務器協同恢復傳輸兩部分:
- 客戶端記錄:傳輸過程中,FileZilla會持續記錄已傳輸的字節數(如本地臨時文件的大?。?,并將該信息保存至緩存或臨時日志中;
- 中斷處理:當網絡波動、斷電等導致傳輸中斷時,FileZilla會自動保存當前進度,避免數據丟失;
- 恢復傳輸:重新連接服務器并選擇同名文件時,客戶端會比對本地與遠程文件的大小,若遠程文件存在且大于本地文件,則向服務器發送REST命令(指定從斷點字節偏移量開始傳輸),服務器收到命令后跳轉到對應位置,客戶端從斷點處繼續傳輸剩余數據。
二、FileZilla中斷點續傳的設置與操作
1. 安裝FileZilla
在Linux系統(如Ubuntu)中,通過終端命令快速安裝:
sudo apt update && sudo apt install filezilla
安裝完成后,通過桌面快捷方式或終端命令filezilla啟動客戶端。
2. 連接到FTP服務器
- 啟動FileZilla后,在頂部菜單選擇“文件”→“站點管理器”,點擊“新建站點”;
- 輸入服務器地址(如
ftp.example.com)、端口(默認21)、用戶名及密碼,點擊“連接”即可建立會話。
3. 啟用斷點續傳功能
- 打開“編輯”→“設置”,進入“傳輸”→“FTP”→“續傳”選項卡;
- 確?!皢⒂美m傳”選項已勾選(默認開啟);
- 切換至“傳輸模式”選項卡,選擇“主動模式”或“被動模式”(需與服務器配置匹配,被動模式更適合NAT環境)。
4. 執行斷點續傳
- 自動恢復:傳輸大文件時,若出現中斷(如網絡斷開),FileZilla會彈出“傳輸中斷”提示,點擊“繼續”即可從斷點恢復;
- 手動暫停/恢復:通過頂部菜單“操作”→“暫?!笨膳R時停止傳輸,網絡恢復后再次選擇“操作”→“繼續”,傳輸將從斷點處繼續;
- 自動檢測:若文件已部分下載/上傳,再次傳輸同名文件時,FileZilla會自動檢測遠程文件大小,無需手動操作即可啟動續傳。
三、斷點續傳的支持條件
1. 服務器要求
斷點續傳的成功率高度依賴服務器支持,需滿足以下條件:
- 支持REST命令:服務器需響應
FEAT命令中的REST STREAM(如FileZilla Server、ProFTPD),或至少接受REST 0測試(如vsftpd需開啟allow_writeable_chroot);
- 文件隨機訪問:服務器需支持
lseek()等系統調用,能跳轉到文件指定字節位置;
- 文件穩定性:中斷期間,遠程文件不能被修改、截斷或刪除,否則會導致數據錯位;
- 權限匹配:再次連接時使用的賬戶需具備原文件的讀/寫權限,且無文件鎖限制。
2. 常見FTP服務器支持情況
| 服務器軟件 |
是否默認支持REST |
備注 |
| vsftpd (Linux) |
? 是 |
需開啟allow_writeable_chroot配置 |
| ProFTPD |
? 是 |
兼容性強,支持流式斷點續傳 |
| Pure-FTPd |
? 是 |
默認啟用,可通過-r參數限制范圍 |
| IIS FTP 7.5+ |
?? 條件支持 |
需在“FTP防火墻支持”中啟用“允許部分下載” |
| FileZilla Server |
? 是 |
完全支持斷點續傳,適合搭建私有FTP服務器 |
| IIS FTP 6.0 |
? 否 |
不支持REST命令,無法實現斷點續傳 |
四、注意事項
- 協議選擇:斷點續傳主要適用于FTP、SFTP(SSH文件傳輸協議)等支持REST命令的協議,HTTP/HTTPS需通過Range請求實現(FileZilla也支持);
- 大文件優化:傳輸超大文件(如超過10GB)時,建議調整FileZilla的“傳輸緩沖區大小”(設置→傳輸→緩沖區大?。?,避免內存占用過高;
- 速率限制:若網絡帶寬有限,可通過“設置→傳輸→速率限制”調整上傳/下載速度,減少中斷概率;
- 日志檢查:若續傳失敗,可通過“查看”→“消息日志”查看具體錯誤信息(如服務器不支持REST命令),便于排查問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