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清理不必要的緩存文件
清理APT緩存是釋放磁盤空間、減少不必要占用的基礎操作。使用sudo apt clean
刪除/var/cache/apt/archives/
目錄下的所有已下載軟件包;sudo apt autoclean
清理不再可用的舊軟件包緩存;sudo apt autoremove
刪除不再被任何軟件包依賴的孤立依賴包。此外,可使用bleachbit
工具清理系統臨時文件、日志等無用緩存,進一步釋放空間。
二、優化文件系統緩存配置
文件系統緩存(如VFS索引節點緩存、目錄緩存、緩沖區緩存)對提升IO性能至關重要??赏ㄟ^調整內核參數優化其行為:
/etc/sysctl.conf
文件,設置vm.dirty_background_ratio=5
(后臺臟頁比例,觸發內核異步刷盤的閾值)、vm.dirty_ratio=10
(前臺臟頁比例,強制刷盤的閾值)、vm.vfs_cache_pressure=50
(控制vfs緩存回收的活躍度,值越大回收越積極)。修改后執行sudo sysctl -p
使配置生效。/etc/fstab
中為ext4文件系統設置noatime,nodiratime
(不更新文件/目錄訪問時間),減少不必要的元數據寫入;若使用SSD,可添加discard
選項啟用TRIM功能,提升SSD壽命和性能。三、配置應用程序級緩存
針對常用服務配置緩存,可顯著減少重復計算和IO操作:
/usr/nginx/cache/webpages
),在配置文件中添加proxy_cache_path
、proxy_cache_valid
等指令,緩存靜態資源或動態內容,減少后端服務器負載;Apache可使用mod_cache
模塊實現類似功能。sudo apt install php-memcached
),將PHP會話、數據庫查詢結果等緩存到內存中,降低數據庫訪問頻率。例如,WordPress可通過wp-config.php
配置Memcached服務器地址,提升頁面加載速度。四、引入分布式或本地緩存系統
對于高并發場景,可使用分布式緩存提升緩存容量和可用性:
sudo apt install redis-server
)或Memcached(sudo apt install memcached
)服務器,配置應用程序(如PHP、Python)連接緩存服務器,緩存熱點數據(如用戶會話、商品信息)。Redis支持持久化、主從復制等功能,適合對數據可靠性要求高的場景;Memcached適合簡單的鍵值緩存。sudo apt install apt-p2p
),修改/etc/apt/sources.list
文件,在軟件源URL前插入localhost:9977
(如deb http://localhost:9977/debian stable main
),啟動服務(sudo systemctl start apt-p2p
)。局域網內的機器可從本地緩存下載軟件包,減少對外部源的帶寬占用和下載時間。五、調整內核內存管理參數
通過調整內核參數,優化內存分配和回收行為:
vm.swappiness
控制內核將內存數據交換到Swap空間的傾向(范圍0-100,默認60)。對于內存充足的服務器,可設置為較低值(如vm.swappiness=10
),減少Swap使用,提升內存訪問速度;對于內存緊張的服務器,可適當調高該值,避免內存耗盡導致系統崩潰。修改/etc/sysctl.conf
后執行sudo sysctl -p
生效。noop
或deadline
調度器(echo noop > /sys/block/sda/queue/scheduler
),減少調度開銷;HDD設備可使用cfq
調度器(默認),優化順序讀寫性能。六、監控緩存使用狀態
定期監控緩存使用情況,及時發現性能瓶頸:
free -m
命令查看內存使用情況(包括緩存、緩沖區的占用量);vmstat 1
監控系統整體性能(如IO等待、內存回收情況);top
或htop
查看進程級內存占用,識別占用過高內存的進程。nginx -t
測試配置文件語法,nginx -s reload
重載配置;對于Redis,可使用redis-cli info
查看緩存命中率、內存使用量等指標,根據實際情況調整緩存策略(如增大緩存容量、優化過期時間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