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Ubuntu(以及大多數Linux發行版)中,僵尸進程的形成通常是由于父進程未能正確處理子進程的結束狀態。以下是僵尸進程形成的詳細解釋:
父進程未回收子進程資源:
SIGCHLD
信號,通知父進程它已經結束。wait()
或 waitpid()
來讀取子進程的退出狀態并回收其資源,子進程就會成為僵尸進程。wait()
或 waitpid()
函數會清除進程表中子進程的條目,從而結束進程。父進程先于子進程結束:
init
進程(進程號為1)接管,init
進程可以清理這些孤兒進程產生的僵尸進程。ps
命令中顯示為 Z
。父進程調用 wait()
或 waitpid()
:
wait()
或 waitpid()
來回收子進程的資源,防止其成為僵尸進程。信號處理:
SIGCHLD
信號安裝處理函數,在子進程結束后自動回收資源。signal(SIGCHLD, SIG_IGN)
通知內核忽略 SIGCHLD
信號,但這樣會導致父進程無法知道子進程的結束狀態。init
進程接管孤兒進程:
init
進程也會在父進程結束后接管孤兒進程,并清理僵尸進程。ps
命令查看僵尸進程:ps aux | grep '[zZ]'
init
進程清理。通過理解僵尸進程的形成原因和解決方法,可以更好地管理Linux系統中的進程,避免因僵尸進程過多而影響系統性能和穩定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