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racle在Ubuntu上的備份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幾類,可根據需求選擇合適方式:
一、按備份類型劃分
- 邏輯備份
- EXP/IMP工具:傳統邏輯備份工具,用于導出/導入數據庫對象和數據,適合跨平臺遷移。
- EXPDP/IMPDP工具:Oracle數據泵工具,支持并行導出/導入,效率更高,可指定表、用戶等條件。
- 物理備份
- RMAN工具:Oracle官方物理備份工具,支持全量、增量、差異備份,可備份數據文件、控制文件、歸檔日志,并配置保留策略。
- 文件系統備份:通過
rsync
、scp
、tar
等工具備份數據庫文件(如數據文件、控制文件),需手動管理備份集。
二、按備份策略劃分
- 全量備份:備份整個數據庫(如RMAN全量備份或邏輯導出全庫)。
- 增量備份:僅備份自上次備份以來的變化數據(如RMAN增量備份
INCREMENTAL LEVEL 1
)。
- 差異備份:備份自上次全量備份以來的變化數據(如RMAN差異備份
DIFFERENTIAL
)。
- 定期備份:通過
cron
定時任務自動化執行備份腳本,如每日凌晨全量備份+增量備份組合。
- 多級存儲策略:本地存儲+遠程存儲(如備份到異地服務器或云存儲),確保數據安全。
三、關鍵注意事項
- 啟用歸檔模式:確保數據庫處于歸檔模式,以支持增量備份和恢復。
- 備份驗證:定期檢查備份文件完整性,使用
RMAN validate
命令測試恢復可行性。
- 加密與權限:對敏感備份文件加密,限制備份目錄訪問權限。
- 測試恢復流程:定期模擬恢復操作,驗證備份有效性。
以上策略可結合業務需求組合使用,例如關鍵業務采用RMAN全量+增量備份+異地存儲,非關鍵數據可采用邏輯備份或文件系統備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