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inux磁盤清理工具使用指南
在進行磁盤清理前,備份重要數據是首要原則(如使用rsync
或外部存儲設備備份個人文件),避免誤刪導致數據丟失。同時,建議定期檢查系統文件的重要性(如/etc
、/home
、/var
等目錄),避免刪除系統關鍵文件。
df -h
:查看各分區磁盤使用情況,-h
選項以人類可讀格式(GB/MB)顯示,快速識別占用空間大的分區(如/home
或/var
)。du -sh *
:查看當前目錄下各文件/目錄的磁盤使用情況,-s
顯示總計,-h
格式化輸出;結合sort -nr | head -n 10
可找出占用空間最大的10個文件/目錄。ncdu
:基于文本的交互式磁盤使用分析工具,提供直觀的樹狀視圖,支持導航和刪除操作。安裝:sudo apt-get install ncdu
(Debian/Ubuntu),使用:ncdu /
(分析根目錄)。sudo apt-get clean
刪除已下載的軟件包緩存(位于/var/cache/apt/archives
),釋放大量空間;sudo apt-get autoclean
刪除舊版本的軟件包緩存。sudo yum clean all
刪除所有YUM緩存(包括軟件包和元數據)。sudo rm -rf /tmp/*
刪除/tmp
目錄下的臨時文件(該目錄存儲會話臨時文件,重啟后自動清空,但可手動清理)。du -sh /var/log/*
查看/var/log
目錄下各日志文件的大小,然后用find
命令刪除過期日志(如30天前的.log
文件):sudo find /var/log -type f -name '*.log' -mtime +30 -exec rm {} \;
。logrotate
工具自動管理日志文件(默認已配置),通過/etc/logrotate.conf
調整輪轉策略(如保留天數、壓縮方式)。sudo apt-get autoremove
(Debian/Ubuntu)或sudo yum autoremove
(RedHat/CentOS)刪除不再需要的依賴包;sudo apt-get remove --purge package_name
徹底卸載軟件包及其配置文件。dpkg --list | grep linux-image
列出已安裝內核,sudo apt-get purge linux-image-x.x.x-x-generic
刪除舊內核;RedHat/CentOS使用rpm -qa | grep kernel
列出內核,sudo yum remove kernel-x.x.x-x
刪除。fslint
:查找并清理重復文件、空目錄、臨時文件。安裝:sudo apt-get install fslint
(Debian/Ubuntu),使用:fslint
打開圖形界面,選擇清理項目。sudo apt-get install bleachbit
,運行bleachbit-gui
打開圖形界面,選擇要清理的項目(如“系統緩存”“瀏覽器歷史”),點擊“清理”即可。sudo add-apt-repository ppa:gerardpuig/ppa
,更新軟件包sudo apt update
,安裝sudo apt install ubuntu-cleaner
,運行后點擊“清理”按鈕即可。sudo add-apt-repository ppa:oguzhaninan/stacer && sudo apt update && sudo apt install stacer
,運行stacer
打開,選擇“磁盤清理”模塊,掃描并清理無用文件。sudo apt-get install sweeper
(Debian/Ubuntu)。rm -rf
:該命令會遞歸刪除目錄及內容,無法恢復,建議先使用ls
命令確認目標文件/目錄。cron
),每周或每月自動清理臨時文件、日志(如0 3 * * 0 /usr/bin/find /tmp -type f -mtime +7 -exec rm {} \;
每周日凌晨3點清理7天前的/tmp
文件)。